随着中国经济日趋走强,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平安夜、圣诞节。随着平安夜到来,各地的商场中、微博上都充斥着圣诞气氛。
近日,温州教育局却发布通知禁过平安夜,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无独有偶,西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也封校禁过平安夜;在湖南,更是有学生着汉服抵制圣诞节,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多地的禁过平安夜活动立刻引发了舆论争议。
“多年以后,圣诞节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根据中国北方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顿饺子,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俗话说得好,圣诞不端饺子碗,生下基督没人管。”网络流行的段子讲述圣诞节在中国如何入乡随俗。
在温州的商场、街上,甚至是微博、微信圈里都充斥着节日的欢乐气氛。这几天,温州的校长们却收到了一条来自市教育局通知,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明令学校禁过平安夜。
以往在圣诞节期间,由学校或是班级组织的庆祝活动很是普遍,校领导一般不支持,也不会反对。而今年圣诞节来临期间,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温州市教育局发文要求“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典”。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关注。政府部门作出这样的要求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在圣诞节的脚步不断临近的时候,商场、大街,甚至是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就已经充斥着节日的欢乐气氛。然而,就在圣诞节前夕,温州市教育局发文要求“不在校园举办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典”,并称希望学校重视传统文化节日。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洁癖”。
中国人过圣诞节,不是用来纪念耶稣的,甚至没有什么宗教气息。所谓平安夜和圣诞节,无非是家人、朋友在一起娱乐的由头。况且,圣诞节于广大商家来说,更是一种商机,这对于刺激消费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个既愉悦身心又拉动经济的圣诞节,干嘛要一禁了之?
此外,过圣诞节等“洋节”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节日的轻视。一方面,诸如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依然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要不也不会出现当下的“抢票难”问题。另一方面,现在世界文化正逐步进入一个交融的时代,教育部门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这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有益,于我国传统文化与“洋文化”的交融有益。
进而,温州市教育局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考虑,但是这种“文化洁癖”的做法,对弘扬传统文化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重视,办法应该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下功夫,如创新传统文化节日内涵,赋予传统文化节日新的魅力,重振传统文化。
高校“禁过圣诞节”是一种“文化洁癖”,一味的排斥并不代表文化保护。中国作为泱泱大国,该有文化自信,只有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化人为我”的本事,才会使中华文化更加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