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收购一家香港媒体呢?
媒体做电商,正是当下内地大型媒体集团的潮流。当然这与香港的情况有些不同。内地媒体尤其是区域化媒体拥有大量的可流量化的用户,这些用户的流量可以用电商来变现,而这些用户也可以成为互联网服务的增量用户。
香港人口规模不大,传统媒体单独一家的覆盖面和发行量也就在10万的量级。但采用媒体切入电商仍是最快在香港建立标准化淘宝生态的最优路径。而香港本身优越的媒体发行渠道,也为符合香港特色的淘宝及支付宝服务提供了通道。
此外,局限于服装配饰、部分电子硬件产品以及服务性产品的香港淘宝圈,需要在品类上做出突破,这也符合淘宝发展小而美特色店铺的策略——更多的内地淘宝卖家可以在香港销售自己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打开了国际市场,对于内地卖家的意义重大。
而这,需要香港媒体来加以背书。而最好的背书方式,就是由香港媒体自身的电商项目来执行和推介这些内地卖家的内地产品。
而还有一层意义取决于淘宝自身的发展策略。众所周知阿里集团基于淘宝希望实现一个“社交梦”。对于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也被解读为“社交梦”的现实投射。但由于内地社交网络生态的复杂,这种购物社交一直都不是在阿里自己的平台上完成的。
反倒是美丽说、蘑菇街这样的第三方导购做的风生水起。但是如果经营好香港市场,阿里的“社交梦”未必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那么多基于Facebook、twitter组织起来的淘宝购物圈,需要一家媒体来加以整合,形成基于淘宝平台的新型社交媒体。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需要的仍然是一家香港媒体,整合自己的用户和影响力来完成这个服务于电商的社交媒体的建设。由于香港电商生态的原始,这样的尝试成功可能性比在内地要更大。
目前香港淘宝客正在承受的不佳体验,说到底还是政策及历史原因造成的。在香港按照香港的法律法规来建立一套电商体系,无疑将为阿里在中国大陆之外的电商服务提供很好的样本。
阿里也并非没有能力完成这件事。对于阿里当下而言,上市似乎是头等大事,但除此之外,阿里是否需要一些新故事、新格局,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陆兆禧,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