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事件一定会被美国投资者穷追猛打,列入风险。成熟的市场,对游戏规则比较在乎。香港主要是中资主导,不太讲这一套。选择在香港上市,是不得已求其次。”谢文认为,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因为中国钱太多了,没地方去。”
魏武辉则认为,香港或更能理解阿里模式。美国人有美国的套路,美国的电商模式主要是亚马逊,二者模式完全不同。“阿里可能会担心它的故事在美国不太容易被接受。相对来说,阿里在美国比较好的对照是eBay,但eBay在美国比亚马逊弱很多。”
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上市也存在劣势。去年,阿里巴巴B2B在香港退市,部分投资者权益受损,无疑对投资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投资者还会乖乖买单吗?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是健忘的,上次吃亏不会代表此次不投资。
毕竟,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对阿里巴巴高估值的预期氛围。
估值争议:或走保守路线
陆兆禧称,阿里巴巴集团希望将最赚钱最有潜力的业务放在上市公司里面。但阿里小微金融旗下业务,如支付宝,还处在尝试阶段,不会包括在上市公司中。阿里巴巴与银泰、复星、富春、顺丰等集团成立的物流公司“菜鸟网络”也不在上市资产中。
谢文认为,估值将取决于资本市场,如果大量资金无处可投,很容易估高。在他看来,阿里集团估值700亿美元比较安全,800亿美元甚至1000亿美元估值,恐怕上市后就会回调。
“阿里最近收购了很多公司,可能为它增加一部分价值,700亿——800亿美元估值不是完全没可能。但如果没有收购,没有金融资产,只靠阿里集团业务,个人认为500——600亿美元估值是比较合理的。”谢文认为,千亿美元市值并不会改变格局,也不会改变未来发展,无非是振奋人心,但长期来看,价位不如稍微低一些,稳步增长更靠得住。
同样,华兴资本CEO包凡(微博)认为,阿里集团IPO价格不会定得特别离谱,更多希望之后能够涨到千亿市值。他此前与媒体沟通时发表看法:“Facebook上市是很失败的案例,投资者到现在还是赔了很多钱,如果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像Facebook那样,大家会觉得他是圈钱的,马云未必这样做。”去年5月份,Facebook上市发行价 38美元的,市值1042亿美元。但此后股价呈现下跌趋势,目前市值633亿左右。
阿里集团此前并非没有历史经验教训。2007年11月,阿里巴巴B2B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投资者过度狂热导致股价被不正常的抬升,上市当天估值超过200亿美元,股价最高曾接近40港元,但之后一路下跌,最低时只有4港元左右,很多股价高点进入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同样,现在不排除过度追捧的可能。不过,现在阿里巴巴集团与当时的阿里巴巴B2B不同,B2B已经到了天花板,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业务正处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但也面临着激烈竞争。
阿里巴巴集团保守估值的另一个理由是,根据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达成的股票回购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在未来进行符合特定规定的IPO时,有权回购雅虎所持剩余股份的一半,即10%的股份。“IPO价格越高越是替雅虎赚钱,我觉得阿里巴巴集团没有任何动力替雅虎赚太多的钱。”包凡说。